長久以來在畫布上正式作畫前,會先做草圖,從手繪過渡到電腦繪圖,目的是為求簡便、快速。然而最重要的是要突破心理的障礙,什麼心理障礙呢?
做草圖本就是為了在不確定的狀況下,做出確定「成功的」草圖,長久下來,深深的感覺到,若是一直想著要做出成功的草圖,往往會事與願違。我猜想可能的原因是:因為要成功,所以不能有缺點,而這樣就綁手綁腳、不敢往前衝,於是很多想法就卡住了。
「沒什麼大不了的!」,這句話是釋放心理阻塞的良藥。老想要成功總是不成,那乾脆就反著做,「做失敗的草圖」,沒什麼大不了的,而且要快速,並且不能重複同樣的失敗,付出的代價要低,簡單的說就是試作、改變一下、試作、改變一下……、過程快速。如此這般進行,還真的就這樣搞出了滿意的草圖,而且有很多次的這種經驗。
所以克服這心理障礙的要領就是~快速做出不同的失敗草圖。另外,我認為這也是將「發揮潛力」從抽象文字的說詞,賦予實際操作的具體方法。
關於試做的補充:在試做過程中,要很清楚對哪一個現象不滿意,因為若做同樣的事情,是不會出現不同的結果,所以焦點在改變不滿意的現象。在方法上我的領悟是:
1.腦中有想法就去試。
2.沒有想法就從自己平常蒐集累積的資料庫中尋找「可能」。
3.若想依靠電腦繪圖,軟體的使用技術就要越強越好。
4.凡走過要留下痕跡,試不成功的不要丟棄或刪除,留下來,也許之後會用到,這「之後」可能是當下正在進行的這幅畫的草圖,或者是未來新畫作的草圖。
5.待整個草圖滿意了,就不要貪心的還要「勉強」更好。轉而進行新畫作的草圖,也許有不錯的突發想法可用在之前的草圖上,如此不費吹灰之力就水到渠成,正是所謂的迂迴前進、可遇不可求啊!